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東京手機故事二:我這樣一個nomophobia的城市人


東京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都會,人口目前為1255萬人,若包括横滨等周邊城市的東京都會區,總人口高達3375萬,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都會區。---- 維基百科

「城市人」這個名號,對我而言曾經是一個目標、夢想。若問我少年時我的志願是什麼,我說不出,我只知道我幻想自己跟那些電視劇中的城市人一樣,在中環穿著西裝整整齊齊地上班。

身為香港人,這個少年夢想蠻可笑的。但對那個年代一個於元朗長大的男孩來說,原來「出城」就是一個夢想。元朗是香港的「鄉下」,如果有留意港產黑社會電影的,出事者著草通常都會說去元朗避避。當時去荃灣已是出城,去旺角要1個小時多,去銅鑼灣接近兩個小時,可能一年都沒有去香港岛多少遍。當時作為一個「鄉下仔」,對成為「城市人」有一份深切的慾望。

大學畢業了,工作在港島,搬到港島,理所當然亦算不上什麼大難度,但實在裡邊有著看來蠻幼稚卻完全屬於我的幾許執著。我非常愛我的家庭,與父母親戚關係也很好,我對元朗也有深厚的感情。但生活在城市,城市人的生活,到目前為止,還是我的母題。或者,用另一個角度說,「衝出去」曾是我之前一段年紀的一個主題。

到現在,隨著年齡長大,暫時落了腳在上海。一個人口1888.46萬的大城市。

什麼是城市?一個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為主要的居民點,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城市也是伴隨人類文明與進步發展起來的。對我來說,城市的魅力在於它的文明及進步。進步當然是有著其歷史的,是有過去的。

東京當然是一個有過去的城市,過去的江戶,現在的東京,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皇府首都、經歷過地震、戰爭、奧運,現時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國際數一數二真稱得上大都會的城市。

東京的城市魅力只有不識貨,絕對無假貨。

作為一個城市,需要進步,決策者的視野、管理的政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基建規劃、對人民的教育、對創意的尊重都非常重要,而大家或都懂說的還包括對世界的包容,與外界的溝通。

我的問題出現了,最後兩點能用來形容東京嗎? 對於包容,我認為東京也可能是數一數二的,AV產業的發達及種種凡人覺得變態的邏輯能夠存在,也或多或少證明他包容的本事。

但與外界溝通這點,先不說政治上存在國與國的利益陰謀溝通,單單東京人日語體系的強大,國人聞名對外語的不濟(包括元首高官),以及什麼電車男及最體現不溝通的卡拉OK及電腦遊戲的發明及蓬勃,及最後回到主題,我最關心的流動電話系統的不與世界整合,都讓我不禁要跳出來問:

「你們的自信心是如何建立的,怎能有你這樣的EGO,卻能傲視同群,讓凡人既狠且愛的?我不服!我不服!」

流動電話系統不與世界整合,短短數日的不能給人聯絡,對於我這樣一個nomophobia,實在產生了無謂但實實在在的不安。

(待續)

(圖為銀座街頭穿和服血拼的太太,2016東京奧運的參選宣傳及六本木森大樓)


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東京手機故事:我這樣一個nomophobia的現代人


我不是一個 homophobia,但無奈是一個 nomophobia。

Nomophobia 全名 no mobile phone phobia (無手機恐懼症) ,作為城市人,或多或少都會明白是什麼一回事。其實自從90年代,我擁有第一台call機開始,就己潛伏了這個症狀。可能因為細時對「有人call」有一種莫名的情結,又或者青春期害怕孤獨,對call機有沒有響或有沒有帶,的確曾有過不同程度的焦慮及不安。

你有沒有試過幻聽呀?我從call機時代就開始有了,到了96年擁有第一台手機,同時也有幻震、幻無電、幻無訊號的症狀。過了青春期「等人call」的階段,進入大社會工作的年頭,手機已經一眨眼變成了跟身份證一樣的必需品,縱使已擺脫宅男時期的含情脈脈,但資訊快快快的爆炸時代已逃不脫了。

老實說,我對手機從來沒有愛好,更曾經有一段時間對多功能手機嚴重抗拒,就算現時部htc觸屏手機擁有email、藍芽、遊戲、相機、軟件、msn我都沒懂用過。我很清楚我骨子裡其實非常討厭科技的。(當我承認了這點,現時即使音響錄影機投影機洗衣機一貫電子產品,我只會用了我需要的功能就stop,從來不會跟它們發生多丁點的關係。所以這次去東京,電子產品一眼都無望到。)

所以我絕對不是因愛要怕失去它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好做唔做,偏偏踩入了這世代最多人做的兩行:coordinator及account servicing。(對的,我真是想不出那一個職業不是coordinator這一行,做死個行。) 什麼 project coordinator, production coordinator, marketing coordinator, account manager, account director...工作最基本要求只有一點,就是你要接電話。

(待續)

(照片攝於上野公園內的國立西洋美術館的羅丹 the thinker)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東京印象: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2009年3月19日,上海灰灰的天,在虹橋機場登機,第一次啟程東京。

這是我們旅程拍下的第一張照片。

東京,或說日本,對香港長大的我,雖然未曾踏足,卻是感覺熟悉但又怎麼也具體說不出來的一個地方。富士山或者就是很多像我的人對日本最簡單的印象。

東京的上空很是晴朗,看見富士山的一刻,心情興奮起來,同伴M問:「洗唔洗唱番首富士山下應應景。」當然不在山下,但這一問,卻不能否認日本透過廣東歌、兒時看的卡通、漫畫、從少到現在還在看的日劇(我是日劇迷)、日本電影(及AV)、日本明星等流行文化,膚淺又深入地讓我認識。(再加上香港又沒有認真點的電視旅遊節目,最多只係記得蔡瀾浸温泉及食海鮮及啲藝員坐過山車嘅嘩嘩聲及「好多嘢買呵,快啲行啦!」)

親臨日本感覺好奇怪。太多太多的印像,像對它很熟,但其實都只是香港人的東京,到了卻連說也說不出來。

就舉一個例子,當日與M的日本朋友食飯,其間就想以明星打開話盒,頂,木村拓哉或金城武夠紅了吧,但誰會知道他們的名子英文或日文怎麼說呢?兜了一個圈,大家能搭通了,但原來「木村」變回Takuya Kimura,感覺就已經生疏百倍了。
香港人從流行文化認識東京,由80年代的改編廣東歌、過年的紅白、日劇、到近年九唔搭八K歌歌詞中的二丁目、目黑、池代、山手線、六本木,真的夠全面又表面。


第一晚在東京酒店上網,遇到廣東歌超級粉絲好友,在隔洋就msn了一堆近年我完全未聽過的東京相關K歌給我。

東京特急 - 關智斌
東京百貨 - 鄭融
迷失表參道 - 張敬軒
櫻花樹下 - 張敬軒
目黑 - 周國賢
Be My Valentine - 古巨基
迷失東京 - BOYZ
東京鐵塔下-有耳非文
青山散步 -鄧麗欣
.......
你有沒有聽過? 對於香港仲聽歌的,原來東京就跟铜鑼灣、旺角般,未去過都聽到熟。也怪不得我會被質疑我是不是香港人。你話驚唔驚?


要寫東京對我們的潛移默化,原來發覺真不容易。因為真的太多太多。還有一大推也要說但未說的了。新宿、銀座、歌舞伎盯、六本木、代宫山、涉谷、秋葉原。單單新宿,除了《小男人週記之錯在新宿》,又多一個《新宿事件》了。
東京之旅待續......





(圖攝於六本木朝日電視台大堂, MORI TOWER的CITY VIEW暸望台及上野公園櫻花盛開)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咁大個人東京初體驗


親身經歷,每每同人講我去過邊去過邊的遊歷趣事,或說起那齣日劇點正點好睇的同時,友人順勢開始回味去日本的精彩,然後我開始點頭地聽或不時插嘴閒話家常時,但我說一句:「我未去過日本。」友人通常的反應係:「唔係呀嗎!你係咪香港人嚟架。」,另外一個老朋友更說:「哈!有冇搞錯!我去過三十幾次了。」

接近生命的第三十四個年頭,因為借藉口到橫濱參加女友好朋友的婚禮,金融海潚人心惶惶的一個星期四,半推半就,請了兩天假計埋周未前後去了四天東京。

咁大個人東京初體驗,內容大綱包括:

東京印象: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手機:我這樣一個nomophobia的現代人
櫻花顏色
深入歌舞伎盯
消費、消費、消費
行爆東京

會陸續發報。

AMSTERDAM COFFEE SHOP 遊記

既然寫開陳年舊事,就將陳年COFFEE SHOP細路咪學的隱事分享一下吧。(有些太久了,或含有幻想成份,但事先成明,我從來無掂嗰犯嘢,咪拉我。)

維京人博客內講到AMSTERDAM分COFFEE SHOP同CAFE兩種截然不同的休閒場所,前者MENU上都有名碼實價不同品種草類揀擇,後者卻是拿铁卡布奇诺的專買場所。當年本人與COFFEE雖已認定為終身伴侶,作為大婆的CAFE固然要幫襯幫襯,但既然已到了虎穴,又怎可能不親歷一下異鄉的温柔。

講到COFFEE SHOP,先讓大家了解場景的佈局。COFFEE SHOP的佈局跟一間CAFE不能同日而語,如果要比較的反而跟酒吧更為接近。長長的吧台後設有不同種類的洋酒,燈光是暗暗的,音樂當然也不會是輕輕的CAFE JAZZ或Mcdonalds Music,印像中是較為迷幻有節奏的。(雖然聽朋友講古典威力更強。) 我是晚上進去的,也沒看到客人點任何咖啡杯類飲品,反而看到的都是啤酒、洋酒。格局的沙發、吧台、卡座那種就不說了,不同的,就是吧台上、各茶几上均多了一缸煙草及一些如茶餐廳牙籤筒盛器載著的煙紙。 既然專業到MENU有得揀,煙草煙紙的設置,當然是讓發燒友自由搭配出最心水的比例,但對初哥或只來ONE NIGHT STAND的,你也可以買配好的ONE JOINT (記得好像不是這樣叫的,好像是 ONE PINCH)。

哈哈。終於講到我的戲肉親身經歷。 事關一人在異鄉,起初當然要睇定些,不敢亂嚟。我也入場前就決定,買而不現場食,但既然都進來了,就坐在吧台隨便點了一瓶啤酒旁觀一下四周的情況。神奇的地方出現了。基本上整個環境都滿佈濃煙,如果你學我這樣淨飲幾口,就已經不是一瓶啤酒的感覺。開始面紅耳熱,心情愉快,全身感觀敏感,BUT 仍然好清醒。 當然以我見好就收的性格,差不多就埋單走人,埋單前買了ONE JOINT,諗住回酒店才挑戰挑戰。(挑戰細節就不說了,總之安全情況下是一種比專業按摩百倍的放鬆。) 留在AMSTERDAM接近一周,入COFFE SHOP沒有很多次,因為買了的ONE JOINT,以我的膽量,剛剛好用一周。

哈哈。還有戲肉二。 最後一日,心玩大了,在最後的晚上,我再進入了COFFEE SHOP。也一樣的點了一瓶啤酒,感受了環境一會,但不同的是這次我ORDER了一根細的現場抽了一點。同樣見好就收,埋單走人,但或者真是抽狠了那麼的一點點,加上啤酒,我平時從那位置走到酒店的路程印像是15分鐘,在感觀度及敏感度提升下,雖然是很清醒,但一步一步一秒一秒都走得特別有感受,感覺那實際的15分鐘,好像就了半個小時有多。這個感受是很震憾的。當然,回想起來也是有怕的。

基本上這味嘢畢竟不是化學嘢,安全環境下,ONE NIGHT STAND我覺得是可接受的一個體驗。但當然不要沉迷,因為絶對唔平。

騎單車到HAARLEM

LAM,
最近有在追看你的歐遊日誌...關於HAARLEM小鎮我有回應....

我不記得有沒有跟你說過,我前幾年去AMSTERDAM的一件趣事。這趣事就是被你提醒了的這個小鎮HAARLEM。(我老早就忙了這鎮的名字,是你這次寫才讓我記回這個鎮名。)

事縁你都知道我很喜歡騎單車,當時其中一天我就在AMSTERDAM租了一輛單車,準備騎車渡過那一天。當時前有另一位朋友就跟我說過HAARLEM這鎮很有趣,又不遠,應該去一趟。當時一個人去又沒有什麼計劃,就大膽決定了騎車到最近的小鎮一趟。當時應該是食完午飯,就跟著那路牌進發。

一直騎一直騎,加上我對那些里數路牌不慣不熟,一邊看著那些路牌,本來說剩下50,騎騎騎,剩下30剩下10後,突然一下反而升回40。(數字當然是印像)當時已經騎了有一個多小時,以為馬上到的一個地方突然原來還有一段不短的路。

當時還已接近四點,心諗如果一直走回來單車不能上火車就大X獲,又不可能回頭,進退兩難就繼續吧。

不停的騎,騎了總共三小時多,腿都軟了,冬天天又早黑,在天陰陰的情況下終於大概五六點到了HAARLEM。

到了HAARLEM,第一時間到火車站了解單車能不能上火車。好彩,是可以的。

最後在HAARLEM什麼也沒看,天黑黑的情況下隨便騎車兜了一會,在市廣場的一個露天的咖啡店喝了一杯並看著停泊的單車休息了一會後,就坐火車回AMSTERDAM了。

這是一件令我難忘的事,火車20分鐘,我用忐忑、有點不知前路的騎了3個多小時。有點估計錯誤,但還是蠻值得的一個旅程。謝謝你,令我想起這個叫HAARLEM的小鎮。

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

網誌成立

成立網誌,只是人在異鄉,太多生活經驗太多笑話可以分享。


但寫字畢竟要看時間看心情,加上很多東西跟唱卡拉OK一樣,聽就好, 但唱就好悶,自己覺得有趣的,寫下來反而不一定。所以反以寫一堆題目比較容易。


以下是一些上海生活的題目清單,如果邊個大家有興趣,俾啲反應,我可以先寫呵...
  • DVD掏金生活
  • 單車生活
  • 小葉與「葉總」
  • 普通的港式普通話
  • 上海衣食住行
  • 日日茶餐廳
  • 創意園 INFINITY
  • 專業黄牛
  • 夜總會詳細報告
  • 管理80後
  • 盲人按摩‧整骨‧擦背
  • 人人愛做運動
  • 好房東與差房東
  • 出租車師傅
  • 住在法租界
  • 瘋狂購物‧雜誌篇
  • 冬天很難捱
  • 小資生活
  • 出差中國版圖
  • 遊山玩水鄉
  • 排隊生活
或者還有更多。

关注者